中醫於用藥方面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中醫經由體質辨症,針對不同體質以中藥藥材、針灸與飲食調理的方法也備受世人推薦和青睞,到底『懷孕可吃中藥嗎?』『吃中藥是不是會影響胎兒健康?』我想這些是許多孕婦母親們心裡的疑問,中醫師表示,許多孕媽咪對吃中藥充滿很多未知與問題,擔憂會影響胎兒健康和發育狀況。
事實上用藥要看狀況而定,孕期身體不適的常見到病徵很多,有些孕媽咪懷孕後常常出現妊娠不適的問題,例如胸悶刺痛、蕁麻疹、過敏反應、起癢疹、便祕等,一般這些病徵可以經由醫囑運用中藥方輔助改進狀況,除此之外中藥材也可以調理安胎、改進害喜抑或是浮腫等病狀,中藥雖然藥性溫和但隨藥材融合和份量的調整,具有不同的功效,因此未經中醫師鑑別個人身體素質及問題而用藥,不光作用難定外甚至於可能危及胎兒。因此推薦一定要避開孕期中不能吃的中藥,挑選合格的中醫師門診判斷處方之後才能服用,避免影響胎兒,讓中醫師各別針對身體素質和問題來辨證論治,才能對症下藥啦!
懷孕時可以用這些中藥來安胎
中醫師指出在懷孕的早期最需調理安胎的狀況是先兆性流產,而肝血虛、血熱、氣滯、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內臟虛弱的情況也會促成胎盤不穩。其中氣滯表示體內的中氣夠但因為心情或體弱而阻滯;而血熱則是由於血液黏稠度太過高或者長期胃酸太過於多所導致。在專業的診斷以後中醫師會開立保胎湯和芎歸膠艾湯等中藥來使有這些病狀的懷孕母親調理安胎。
●中藥保胎湯:由山藥、砂仁、桑寄生、黨參、黃耆、菟絲子、生地、西洋參、白芍烹煮而成,且有補腎、去血熱、保肝、防止孕吐、健脾、補氣等調理的作用。
●中藥芎歸膠艾湯:由艾葉、阿膠、川芎、當歸烹煮而成,能溫熱補虛、幫助放鬆子宮的平滑肌、緩解痙攣、養血止血達到調理的作用。
但中藥還是是藥物因此推薦有調理安胎需要的懷孕媽媽先洽詢中醫師,不推薦自己購買中藥服用。
這些藥材是懷孕媽媽碰不得的
很多有服用中藥習慣的孕婦都不清楚自己懷孕後是否能持續吃中藥安胎,中醫師的推薦指出基本上懷孕之後是可一直服用中藥的,但中醫師的推薦也指出某一些中藥易讓寶寶的情形不穩因而服用中藥要留意。
●薏仁:性質滑利且會誘發子宮收縮使得懷孕的媽媽小產。
●桂圓:屬熱會導致孕婦內產熱並且容易發生漏紅與腹痛。
●當歸:易引起活血使得孕婦體內造熱,若使用過於多則容易小產。
●番紅花:易活血化瘀並且使得子宮收縮而小產。
●麝香:內含假使長久接觸的話會引發小產並且具有揮發性的麝香銅。
●人參:活血的作用會使身體燥熱,假如大量使用的話易導致孕婦出血率增多。
就算懷孕初期的出血屬正常狀況,但是推薦母親們依然需留意!由於懷孕的前三個月是胚胎成長的重點期,建議孕媽咪務必要多注意身體,並且觀察分泌物是否正常,而懷孕期間若發生異常的出血便絕對要馬上就診。
中醫師提出假設在懷孕期間感到身體不舒適除了食用西藥外,建議母親們可以試看看吃中藥來幫助安胎,因為中醫師提出當吃西藥難以擁有明顯改善的時候,配合適當的中藥治療能夠降低母親吃藥的時間,可使母親輕鬆的渡過孕期。但中醫師提到除了服藥調理身體之外,推薦母親們還是別過度的走動與勞動才為安胎的不二法門喔!
延伸閱讀
懷孕腳抽筋和「這1姿勢」有關!周宗翰中醫師:喝柔筋茶、按摩2穴位防腳抽筋